欢迎访问哈尔滨顺迈学校!

校园文集

教育读本
当前位置:首页 > 校园文集 > 教育读本

劳动光荣

发布时间:2019/11/14    浏览量:3612    字号:【 | |

详情介绍:


劳动托起中国梦 六育培养未来人

 

人民创造历史,劳动开创未来。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指出:“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”!实现中国梦,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,必须紧紧依靠人民、始终为了人民,必须依靠辛勤劳动、诚实劳动、创造性劳动。

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中,他又着重指出,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、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、最崇高、最伟大、最美丽的道理,再一次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,也为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。

劳动之所以重要,不仅因为它是基本的生存技能,还在于劳动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劳动可以树德、增智、强体、育美;劳动可以培养一个人吃苦耐劳、克服困难、敢于拼搏的意志;劳动可以教会一个人学会尊重和热爱劳动人民;劳动还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生活常识和生存智慧。当前,在我们的生活中,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、在家庭中被软化、在社会中被淡化,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、劳动意识缺乏,一些学生轻视劳动、不会劳动、不珍惜劳动成果!一方面在于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仍旧是“唯分数论”,很多家长已经包办一切,为的是让孩子“一心只读圣贤书”。另一方面,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仍然存在。自古以来,人们就受着“劳心者治人,劳力者治于人”思想的影响,重脑力而轻体力。

这种观念是非常荒谬的。社会的发展需要分工,每一个工种都有不可取代的价值。鼓励孩子好好读书,是为了让他们拥有更多选择权,而非让孩子部视劳动、拒绝劳动。何况在劳动力愈发紧张的社会形势下,人工的价值只会越来越高,蓝领白领的界限正在日渐融合。

鄙视劳动不仅是观念错谬,更深远的危害在于它阻隔了一个人的全面发展。不少人从小养尊处优,走上社会后连基本的自主生活、管理能力都没有,变为长不大的“巨婴”。劳动能力的丧失,也让孩子们养成了懒散、吃不了苦、不知人间疾苦、不懂感恩、不想奋斗的品性,无法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。

我校自建校以来,就从根本上认识到劳动在教育中的价值,把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作为立德树人基本要求,选择了陶行知教育思想作为劳动教育理论指导,聘请了卓越的教育专家团队,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,设置了完备的“六育”配套课程体系,开辟了专门的劳动农场,开展了“陶园”等丰富多彩的时间活动训练,在党建引领教育教学的育人过程中,切实取得了劳动存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实际效果。

我校独创的“礼、智、劳、体、艺、技”“六育体系”,就是通过学生动脑动手,主动参与学习,不断成长,实现学校全面育人。

“一勤天下无难事。”当教育回归到实际的劳动实践,学生的成长也就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,他们的创造力被激活,他们的生命力被唤醒。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,就是让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!

我们要更深刻地领会陶行知先生“生活即教育、社会即学校、教学做合一”思想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内涵,不断完善我们教育教学中的条个环节,让每一名顺迈学子都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,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、具有积极人格的未来人,为社会培育更多更优秀的栋梁!

学习陶行知爱满天下的博大胸襟,全校师生开展良心、良知、良能活动,用质朴的善心来育人。学校投入三千万设立顺迈励志助学基金,面向全省优秀贫困生,实施阳光助学。践行陶行知科研精神,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,着眼于办学软实力建设,通过科研促进教研,通过科研强化培训,营建生本课堂,把课堂还给学生。学校是教学、科研、师训一体化的研究基地。践行陶行知“社会即学校”学说,积极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,同学们走出校园,走出国门,走进社会、走向世界,把“行走中的课堂”向校园外延伸。践行陶行知晓庄师范办学实践精神,在校园内开辟了15亩“陶园”,园内设置了行知长廊和求真亭。开辟苗木区、五谷区、养殖区,有60余种花草农作物。师生共同参与陶园建设与管理,定期开展实验实习劳动,培养学生“农夫的身手”,共同分享劳动成果。

哈尔滨顺迈学校通过践行陶行知“生活即教育,社会即学校,教学做合一”思想,真正引领了学校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模式改革,唤起了教师的教学热情,唤醒了学生的内在潜力。结合顺迈学校“六育”(礼、智、劳、体、艺、技)教育,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,大大促进了学生特长发展,提高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。

展望未来,我们将继续发掘自身优势,利用社会资源,深入学习践行陶行知教学方法论,丰富活动内涵,努力学习陶行知的革命精神、奉献精神,争做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知识、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。

平国教育史上有武训行乞办学的精神,有陶行知晓庄学校的教育实践,我们将用平民教育思想,培育高端的未来人才。顺迈人将传承着前辈的教育情怀,带着学校和家长的重托,捧着一颗心来,满怀信心地在民办教育的征途上求索,为提高教师师德、师能的育人水平,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,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!


劳动托起中国梦 六育培养未来人

 

人民创造历史,劳动开创未来。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指出:“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”!实现中国梦,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,必须紧紧依靠人民、始终为了人民,必须依靠辛勤劳动、诚实劳动、创造性劳动。

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中,他又着重指出,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、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、最崇高、最伟大、最美丽的道理,再一次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,也为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。

劳动之所以重要,不仅因为它是基本的生存技能,还在于劳动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劳动可以树德、增智、强体、育美;劳动可以培养一个人吃苦耐劳、克服困难、敢于拼搏的意志;劳动可以教会一个人学会尊重和热爱劳动人民;劳动还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生活常识和生存智慧。当前,在我们的生活中,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、在家庭中被软化、在社会中被淡化,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、劳动意识缺乏,一些学生轻视劳动、不会劳动、不珍惜劳动成果!一方面在于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仍旧是“唯分数论”,很多家长已经包办一切,为的是让孩子“一心只读圣贤书”。另一方面,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仍然存在。自古以来,人们就受着“劳心者治人,劳力者治于人”思想的影响,重脑力而轻体力。

这种观念是非常荒谬的。社会的发展需要分工,每一个工种都有不可取代的价值。鼓励孩子好好读书,是为了让他们拥有更多选择权,而非让孩子部视劳动、拒绝劳动。何况在劳动力愈发紧张的社会形势下,人工的价值只会越来越高,蓝领白领的界限正在日渐融合。

鄙视劳动不仅是观念错谬,更深远的危害在于它阻隔了一个人的全面发展。不少人从小养尊处优,走上社会后连基本的自主生活、管理能力都没有,变为长不大的“巨婴”。劳动能力的丧失,也让孩子们养成了懒散、吃不了苦、不知人间疾苦、不懂感恩、不想奋斗的品性,无法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。

我校自建校以来,就从根本上认识到劳动在教育中的价值,把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作为立德树人基本要求,选择了陶行知教育思想作为劳动教育理论指导,聘请了卓越的教育专家团队,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,设置了完备的“六育”配套课程体系,开辟了专门的劳动农场,开展了“陶园”等丰富多彩的时间活动训练,在党建引领教育教学的育人过程中,切实取得了劳动存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实际效果。

我校独创的“礼、智、劳、体、艺、技”“六育体系”,就是通过学生动脑动手,主动参与学习,不断成长,实现学校全面育人。

“一勤天下无难事。”当教育回归到实际的劳动实践,学生的成长也就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,他们的创造力被激活,他们的生命力被唤醒。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,就是让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!

我们要更深刻地领会陶行知先生“生活即教育、社会即学校、教学做合一”思想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内涵,不断完善我们教育教学中的条个环节,让每一名顺迈学子都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,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、具有积极人格的未来人,为社会培育更多更优秀的栋梁!

学习陶行知爱满天下的博大胸襟,全校师生开展良心、良知、良能活动,用质朴的善心来育人。学校投入三千万设立顺迈励志助学基金,面向全省优秀贫困生,实施阳光助学。践行陶行知科研精神,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,着眼于办学软实力建设,通过科研促进教研,通过科研强化培训,营建生本课堂,把课堂还给学生。学校是教学、科研、师训一体化的研究基地。践行陶行知“社会即学校”学说,积极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,同学们走出校园,走出国门,走进社会、走向世界,把“行走中的课堂”向校园外延伸。践行陶行知晓庄师范办学实践精神,在校园内开辟了15亩“陶园”,园内设置了行知长廊和求真亭。开辟苗木区、五谷区、养殖区,有60余种花草农作物。师生共同参与陶园建设与管理,定期开展实验实习劳动,培养学生“农夫的身手”,共同分享劳动成果。

哈尔滨顺迈学校通过践行陶行知“生活即教育,社会即学校,教学做合一”思想,真正引领了学校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模式改革,唤起了教师的教学热情,唤醒了学生的内在潜力。结合顺迈学校“六育”(礼、智、劳、体、艺、技)教育,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,大大促进了学生特长发展,提高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。

展望未来,我们将继续发掘自身优势,利用社会资源,深入学习践行陶行知教学方法论,丰富活动内涵,努力学习陶行知的革命精神、奉献精神,争做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知识、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。

平国教育史上有武训行乞办学的精神,有陶行知晓庄学校的教育实践,我们将用平民教育思想,培育高端的未来人才。顺迈人将传承着前辈的教育情怀,带着学校和家长的重托,捧着一颗心来,满怀信心地在民办教育的征途上求索,为提高教师师德、师能的育人水平,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,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!


劳动托起中国梦 六育培养未来人

 

人民创造历史,劳动开创未来。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指出:“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”!实现中国梦,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,必须紧紧依靠人民、始终为了人民,必须依靠辛勤劳动、诚实劳动、创造性劳动。

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中,他又着重指出,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、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、最崇高、最伟大、最美丽的道理,再一次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,也为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。

劳动之所以重要,不仅因为它是基本的生存技能,还在于劳动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劳动可以树德、增智、强体、育美;劳动可以培养一个人吃苦耐劳、克服困难、敢于拼搏的意志;劳动可以教会一个人学会尊重和热爱劳动人民;劳动还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生活常识和生存智慧。当前,在我们的生活中,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、在家庭中被软化、在社会中被淡化,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、劳动意识缺乏,一些学生轻视劳动、不会劳动、不珍惜劳动成果!一方面在于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仍旧是“唯分数论”,很多家长已经包办一切,为的是让孩子“一心只读圣贤书”。另一方面,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仍然存在。自古以来,人们就受着“劳心者治人,劳力者治于人”思想的影响,重脑力而轻体力。

这种观念是非常荒谬的。社会的发展需要分工,每一个工种都有不可取代的价值。鼓励孩子好好读书,是为了让他们拥有更多选择权,而非让孩子部视劳动、拒绝劳动。何况在劳动力愈发紧张的社会形势下,人工的价值只会越来越高,蓝领白领的界限正在日渐融合。

鄙视劳动不仅是观念错谬,更深远的危害在于它阻隔了一个人的全面发展。不少人从小养尊处优,走上社会后连基本的自主生活、管理能力都没有,变为长不大的“巨婴”。劳动能力的丧失,也让孩子们养成了懒散、吃不了苦、不知人间疾苦、不懂感恩、不想奋斗的品性,无法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。

我校自建校以来,就从根本上认识到劳动在教育中的价值,把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作为立德树人基本要求,选择了陶行知教育思想作为劳动教育理论指导,聘请了卓越的教育专家团队,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,设置了完备的“六育”配套课程体系,开辟了专门的劳动农场,开展了“陶园”等丰富多彩的时间活动训练,在党建引领教育教学的育人过程中,切实取得了劳动存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实际效果。

我校独创的“礼、智、劳、体、艺、技”“六育体系”,就是通过学生动脑动手,主动参与学习,不断成长,实现学校全面育人。

“一勤天下无难事。”当教育回归到实际的劳动实践,学生的成长也就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,他们的创造力被激活,他们的生命力被唤醒。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,就是让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!

我们要更深刻地领会陶行知先生“生活即教育、社会即学校、教学做合一”思想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内涵,不断完善我们教育教学中的条个环节,让每一名顺迈学子都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,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、具有积极人格的未来人,为社会培育更多更优秀的栋梁!

学习陶行知爱满天下的博大胸襟,全校师生开展良心、良知、良能活动,用质朴的善心来育人。学校投入三千万设立顺迈励志助学基金,面向全省优秀贫困生,实施阳光助学。践行陶行知科研精神,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,着眼于办学软实力建设,通过科研促进教研,通过科研强化培训,营建生本课堂,把课堂还给学生。学校是教学、科研、师训一体化的研究基地。践行陶行知“社会即学校”学说,积极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,同学们走出校园,走出国门,走进社会、走向世界,把“行走中的课堂”向校园外延伸。践行陶行知晓庄师范办学实践精神,在校园内开辟了15亩“陶园”,园内设置了行知长廊和求真亭。开辟苗木区、五谷区、养殖区,有60余种花草农作物。师生共同参与陶园建设与管理,定期开展实验实习劳动,培养学生“农夫的身手”,共同分享劳动成果。

哈尔滨顺迈学校通过践行陶行知“生活即教育,社会即学校,教学做合一”思想,真正引领了学校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模式改革,唤起了教师的教学热情,唤醒了学生的内在潜力。结合顺迈学校“六育”(礼、智、劳、体、艺、技)教育,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,大大促进了学生特长发展,提高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。

展望未来,我们将继续发掘自身优势,利用社会资源,深入学习践行陶行知教学方法论,丰富活动内涵,努力学习陶行知的革命精神、奉献精神,争做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知识、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。

平国教育史上有武训行乞办学的精神,有陶行知晓庄学校的教育实践,我们将用平民教育思想,培育高端的未来人才。顺迈人将传承着前辈的教育情怀,带着学校和家长的重托,捧着一颗心来,满怀信心地在民办教育的征途上求索,为提高教师师德、师能的育人水平,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,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!